【宜蘭縣 大同鄉 松羅國家步道】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松羅國家步道」,是羅東林管處在宜蘭縣內已開闢的六條國家級步道之一,係依昔日泰雅獵徑整修而成,這裡溫暖潮濕的氣候,造就了雨林般的森林植被原始景觀,松羅溪中,過去曾盛產特有的台灣鯝魚,俗稱苦花,泰雅族原住民叫她蒂烈娜。分佈於全省各山地溪流,多棲於海拔三百到一千餘公尺的水域,主要以矽藻、蜉蝣的幼蟲或石蠶為食。這種魚最大可長至三十公分,肉質鮮美,因被濫捕,面臨絕種危機,在大同鄉民自覺性的努力下,封溪至今成果豐碩,沿著松羅步道步而行,已可看松羅溪中,「苦花」成群遨遊。步道係沿松羅溪整建而成,沿線林相為亞熱帶闊葉雨林,林木茂盛,動植物種類多樣且豐富,沿溪邊即可觀賞潺潺溪流的優美景觀及悠遊於水中之魚兒,極適合戶外教學及遊憩之地點。
漫步於幽靜原始的松羅步道,體驗松羅步道特有的自然魅力,令人彷彿身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處處充滿自然野趣,茂密的森林終年常綠,清澈松羅溪,宛如一條環繞步道的翡翠項鍊,綠色山陵,宛如天籟之音的瀑布聲,還有一叢叢恣意生長的山蘇有如穿梭林間的倒吊章魚般綴滿山林,清流小溪,溜過山邊、溜過岩石,伴著四周美景,守護著珍貴鯝魚的家園;置身於景觀變化多端的溪谷中,你會發現處處潛藏著豐富多樣的生命力,更能見識溪流驚人的侵蝕力量,澄澈的溪水,瑰麗的碎石,漫步其間,猶如融入渾然幽境的世外桃源。在淙淙的涓流聲中,若您留心注意,將會發現谷地中處處潛藏著豐富多樣的生命力。
松羅國家步道於大同鄉松羅部落。松羅,泰雅族語「Syano」,是指檜木的意思。 日治時代大正五年(1916)的《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已出現「松羅」的地名。後來日本人及漢人也稱紅檜為「松羅」。 早期羅東林場(今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貯木池, 就被稱為「松羅埤」。松羅國家步道是昔日泰雅族的獵徑,主要沿著松羅溪的溪岸而行。步道全長約二公里, 位於海拔約 280 至 400 公尺的山區,平均落差 120 公尺。由於平緩好走,沿溪森林蓊鬱, 流水清淙怡人,因此吸引遊客光臨,而成為宜蘭知名的步道。
沿著松羅溪而建的「松羅國家步道」位於大同鄉松羅村,由台七線 97.7 公里處右轉沿著產業道路進入,停車場位於養鱒場旁,附近則有一座大型攔沙壩。松羅位於北橫公路指標 98 公里處,屬於泰雅族的部落。松羅部落的社區入口豎立了一座充滿泰雅族風味的雕塑地標, 雕塑分兩面,左面是手持獵刀的泰雅勇士,右面則是刻苦耐勞的泰雅族婦女,象徵著泰雅族的精神。
由社區的巷道進入,即可通往松羅國家步道。不過社區巷道較狹窄,汽車可繼續前行兩、三百公尺,遇到松羅溪時,在橋前右轉產業道路。岔路口有松羅國家步道的標誌。右轉後,前行約 1.4 公里,入口處設置有大型停車場, 從停車場步行三、四分鐘,才抵達管制站。管制站是由松羅部落的居民負責管理,管制車輛進出,以免造成道路擁塞。 從這裡出發至登山口,約 1.5 公里,沿途青山綠野,景致佳,但無遮蔭,夏日行走較為悶熱。我出發時間較 早,現在才上午七點多,太陽初起,陽光和煦,走來還蠻適意,沿途欣賞田野山色。
約走八、九分鐘,抵達一處休息站,這裡有小水池,可供遊客洗手洗臉。池水引自溪流,乾淨沁涼。休息站旁有松羅國家步道導覽地圖,並有解說牌介紹松羅溪護魚的歷史。松羅溪曾擁有大量的台灣錮魚(俗稱「苦花」),卻因為長期濫捕而使魚群幾近絕種, 後來在當地鄉民自覺的努力下,從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7月起封溪護魚,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復育成功,松羅溪才又重現盎然的魚群蹤跡。
過休息站,前行十七、八分鐘,抵達淨水廠,再往前走一百公尺,即是正式的登山入口。 登山口有「松羅國家步道」的標誌。從管制站至登山口,大約三十分鐘。原本狹小的土石產業道路,已經拓寬,大部份的路段亦改鋪設水泥, 沿途增設一座公廁,也有小市集,販售部落生產的農產品。松羅國家步道全長約二公里,步道位於海拔約 280 至 400 公尺的山區,平均落差約 120 公尺, 沿途平緩好走,並無陡峭地形。
從登山口起,步道進入森林裡,林蔭怡然。踩著碎石泥土路前行,緩緩而上, 沿途有清楚的里程指標及各種自導式生態解說牌,很典型的國家步道風格。途中經過一木橋,旁有松羅溪小支流的小瀑布,附近也有一茅草涼亭。步道漸離溪谷,繞至高處後,轉為下坡路,水淙聲愈來愈響亮。里程 0.6K 處的路旁有一塊巨石,過此之後,約一、二百公尺,轉為下坡路,遇松羅溪主流,一座吊橋橫越溪谷。過吊橋之後,進入松羅國家步道最菁華的溪岸路段。
抵達松羅溪時,有一吊橋橫越溪谷。吊橋極狹窄,僅有腳掌的寬度,走在上面,似走鋼索,搖搖晃晃。 吊橋相當堅固,顯然比木橋適合山區的環境。因為懸空越過溪谷,所以溪水暴漲時也不會危及橋身。
過了吊橋,才是松羅國家步道的菁華路段。步道至此一分而二,主線取直行,支線則緊臨溪岸而行。沿途共有三段支線,每一段支線都會接回主步道。 然後再通往一段支線。支線步道沿途有小徑可以通往溪谷親近溪水。沿著支線步道而行,溪水淙聲,不絕於耳,是一條夏日消暑的水岸路線。溪谷環境潮濕, 步道沿途有不少鳥巢蕨附生於樹幹上,路旁則有冷清草、闊葉樓梯草、蕨類等植物夾道, 形成綠色小徑,頗有原始山林的景況。
沿著溪岸而行,溪水淙淙悅耳,令人神清氣爽。溪岸支線繞回主步道,繼續前行,然後又轉入第二段支線,通往溪畔,沿溪一段,又繞回主線。 不久,再轉入第三段沿溪支線。來到溪岸處,看見巨岩矗立,步道從巨岩間的狹縫通過之後,河床石塊落差之間,形成一座小瀑布, 名為「巨石瀑布」。河床巨石仍在,但瀑布已不見蹤影,附近的地貌已有變化。可能是先前颱風改變河道, 水流不再流經巨石。巨石瀑布原本就只是高約一、二公尺的小瀑布而已。即使瀑布消失,亦無損步道的魅力。過巨石瀑布之後,支線迂迴上行,與主線步道會合,續行一小段,即抵達步道終點,又遇松羅溪。 大大小小的石塊錯落於溪床,前方已無路徑。據說早期山友前往松羅湖,就是沿著這條松羅溪的溪岸小徑上行, 輕裝快行,約須六個小時,才能抵達松羅湖。
巨石瀑布附近,支線與主線再度會合,就來到了步道終點。由登山口至此,約一小時。 終點處的溪岸又有生態解說牌,介紹台灣錮魚。 泰雅族人稱台灣錮魚為「Kole-balai」,Kole是指「魚」,balai是「真」的意思。 意指台灣錮魚才配稱為是「真正的魚」。日據時代,日本人則稱台灣錮魚為「SEIBANGOH」,意指「高山鯉魚」。
台灣錮魚遍佈於台灣各地的溪流,因為味道鮮美,極受饕客的喜愛,所以長期遭到濫捕,使魚群數量大幅減少 近年來,台灣各地有不少鄉鎮紛紛展開封溪護魚的工作,居民自組巡邏隊,參與護魚的工作。一條河流源遠流長, 流域範圍廣大,單憑政府的公權力介入護魚,往往力有未逮,成效未彰;唯有結合當地社區居民的努力,共同參與封溪護魚,才有機會能達成護魚的任務。松羅部落的經驗就是一個成功的範列。
回程全程走於主線。主線均為森林裡寬闊的碎石土路,緩緩下行,路況良好,沿途設有里程指標及各種自導式生態解說牌。去程路面較陡,回程路面為碎石路,回程則輕鬆許多,沿途皆有樹木遮蔭,漫步於小徑中欣賞豐富的原生植物、聆聽潺潺流水聲、鳥嗚並接受芬多精的洗禮真是一大享受!行約半小時,回到松羅國家步道的正式入口。接著一路踩著水泥產業道路回到停車場,結束松羅國家步道的行程。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RT/RT_2_1.aspx?TR_ID=006。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松羅國家步道。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419901。
玉蘭休閒農場入口,這裡也是往松羅湖的入口,但是松羅國家步道入口不在這裡。
松羅部落的社區入口豎立了一座充滿泰雅族風味的雕塑地標, 雕塑分兩面,左面是手持獵刀的泰雅勇士,右面則是刻苦耐勞的泰雅族婦女,象徵著泰雅族的精神。
沒幾步路後,一座廣場上幾家原住民的攤販,賣些簡單冰品飲料等等的商品。
道路至此,右邊是座小型的自來水廠,左邊姑且稱它為一座小公園。
朱鸝,色彩真漂亮,不過山林間賞鳥要有幾分的運氣,還要配合適當的時間,才會有較高的機會。
碎石子步道一路前進,腳下石子互相磨擦,發出沙沙的聲音,隨著腳步的韻律時快時慢,規律中帶著趣味。
松羅步道保留在較原始、天然的狀態,少人為開發干擾,所以生態豐富,蝴蝶種類和數量都不少。
路旁的大石頭,用它來做為天然的桌椅,在平整的大石上野餐,吹著河面空曠處吹來的涼風,既飽且醉。
再走一小段步道後,步道與河床交會,為了安全要由吊橋橫越河面。
繩索吊橋,負載量不大,一次只能通行六人,為了安全等待和禮讓是必須要有的公德心。
這條繩索吊橋小有長度,若同時多人在吊橋上前進,感覺還有點小晃。
由吊橋的上游側,可以看到橋身橫跨河面而過,橋下的河水清澈乾淨,看在眼裡涼意十分。
河水由上游不斷的奔流而下,路上與石頭交會互相問安的輕聲話語,微微的涼風隨著水聲音樂飄來,置身在這樣的自然樂章中,真有說不出的舒適愉快。
走上吊橋,到對岸去。
過了吊橋,走過乾涸的小溪谷,一路繼續沿著步道前進。這裡是 A 段主線與支線分岔點。
「不會開花的蓮」,事實上它和蓮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蕨類植物裡的一種。
步道上沒有太多的人工鑿痕,走在步道上享受天然、原始的氛圍,與大自然共舞,是一種接受自然的洗禮,也是一種沈浸在自然中的歡愉。
大小、高低參差不齊的各種植物群聚,自然的植物生態形成綠色隧道,暫時放下城市裡的煩忙,走進綠色隧道裡用力的吸口氣,一股甘甜美麗的滋味灌進身體裡。
走 C 段支線一小段路後,巨石擋道疑無路,穿過天然巨石的「隧道」又一村。
穿過隧道後,步道沿著河旁行進。可以走下河床處,就去看看小水瀑,享受河一下水的冰涼,聽聽水流清涼的聲調。
離開終點沒幾步路的回程路旁有叉路,走下去才發現只通到河邊,看到一個信箱;沒路只好再走原路回到步道。
松羅步道走到與河交會處算是終點,在終點上略事休息,準備回程。
不論是活樹或枯木,樹幹上都爬滿附生植物,在松羅步道上也算是一種特色。
不知道是不是陽光角度的關係,白色河水浪花的底層泛著亮麗的淺藍,又像水底有著夜明珠,白中透著藍光,令人驚艷。
參考資料:按我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