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北市 新店區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



獅仔頭山,海拔 858 公尺,一等三角點,又名獅子頭山、獅頭山等。山名由來是因為由觀獅坪看整座山極像一頭獅子趴坐,名列台灣小百岳第 20 號,同時也是台北盆地四個一等三角點之一,也是台灣百大名山。主要登山口有兩處,一是從獅頭的隘勇線攀登,另一個則是由獅尾攀登。日據時代這裡曾是抗日據點,所以山上目前有「防蕃古碑」、「隘勇所」石厝等列為古蹟,還有土匪洞、古戰場壕溝、古井等遺址。


獅仔頭山位於新店偏遠的南境,從碧潭走北 105 公路(永業路、新潭路),約八公里,抵達紅瓦厝土雞城的叉路口,路一分為二;右為新潭路 80 巷,通往獅尾的登山口;左為新潭路接廣興路,通往獅頭的登山口。從紅瓦厝到獅頭登山口,還有四公里的距離。


以往登獅仔頭山,交通較為不便利,除了自行開車,就得倚賴當地叫客的計程車服務。現在新店市公所提供免費社區巴士,例假日都有班次,可從新店市公所(捷運站旁)搭社區巴士,直抵登山口。


登獅仔頭山,還是從獅頭起登,較能感受這座山的奇妙造型與神韻。從登山口出發,約二十分鐘,抵達觀獅坪,就可以望見獅子蹲伏於前的山容奇景了。接著,就是爬崖梯了。崖梯宛如獅嘴吐出來的長舌,拉著繩,蹬著梯,一步步上爬。


獅仔頭山的崖梯大致上分為三段,由觀獅坪方向走入的第一段角度最大,幾乎是九十度垂直,高度也最高!梯子兩旁設有拉繩,下端也有救命網設施,一層一層慢慢往上攀爬難度不高。第二段高度大約只有第一段的一半左右,坡度也略緩些。第三段雖然坡度也大但並不高,所以只要第一段走過了,其餘兩段完全只是小兒科。走完崖梯還有一小段土徑陡坡,過陡坡後整個步道就趨緩好行,過大樟樹後沒多久就會走達獅仔頭山前峰,這裡是這一個山區裡最高處,不過一等三角點並不在此。


上了獅崖,視野展望頓時擴開,但見群山綿延遼遠。今日登臨,望向北宜公路方向,雲海國小附近的山區一片雲海,遠山浮在雲上,頗有雲山意境。循著稜線步道,經過獅仔頭山前峰(最高點),便可抵達獅仔頭山主峰的一等三角點。沿途步道部份有經整治,部份能維持舊山徑,各個景點也都設有詳細的解說牌。


新店市獅仔頭山一帶開發極早,具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對於大臺北地區之開拓,具有學術研究之意義。獅仔頭山所屬範圍很廣,其中之隘寮建築、防蕃碑、古井、隘勇線壕溝、古道等,都與當地之開發、樟腦之打採、日治初期之抗日活動、日治時期的開山撫蕃、漢族與原住民-泰雅族之互動等都有直接的關係。獅仔頭山重要的歷史遺跡,如防蕃古碑、隘寮遺址,都座落於登山步道的支線上。支線步道也是金毛杜鵑分佈最密集的區域。因此,支線是不能錯過的路線。


新店山區的開發,漢人在清乾隆五年 (1740 年) 便已將觸角延伸到新店溪上游,在嘉慶年間已漸漸在青潭、屈尺間拓墾成莊,隨著漢人設隘開墾。烏來的泰雅族八社,在總頭目馬來巴克志的領導下,對入墾者更具威脅性。「牡丹社事件」使清廷感受到撫番的重要性,「開山撫番」成為清朝的重要政策。


劉銘傳籌備建省的時候,以「辦防、練兵、清賦、撫番」列為四大要務。他體認到臺灣山區佔全部面積三分之二,深山區開發的重要性,在臺北地區而言,首先要面對的是新店溪上游南勢溪流域烏來、三峽、新店一帶插天山群中的大豹等社泰雅族人。在新店方面,光緒十一年 (1885 年) 劉銘傳率領「銘字三營」的精銳的兵力做骨幹,由劉朝祜帶領親兵百人和艋舺紳士李秉鈞、大坪林劉廷玉等人,到屈尺察看地勢和番情,並且派通事入山招撫,結果馬來巴克志親自率領八社番民到屈尺求撫,然後在雙溪口、公婆碪、四分仔、龜山四處設防番兵,以防原住民的侵擾。


光緒十二年 (1886 年) 為充分利用山區資源,興辦官辦樟腦,於大嵙崁設腦務總局,在雙溪(屈尺)設分局,撤去四地士兵,而在獅仔頭山、加九岸、四結寮、火燒樟設置防番屯所,各配置數十名士兵鎮壓。並採取懷柔政策,於是劉朝祜以及淡水知縣李嘉棠便和馬來等人議定規章十條,每社頭目派為社丁,月給勇糧,其總目馬來,月給口糧銀六兩,按月親至淡水縣署領取,藉通聲氣,並由八社頭目各選子弟一人至城讀書,言明生番地界,各歸各業,不許軍民侵占,地方才逐漸安定下來。


一八九五年清廷割讓臺灣,文山、三峽及臺北地區抗日軍認為這裡的展望良好,為一處天然的防禦據點,所以選擇此處為基地,讓日軍有如芒刺在背,遂頃全力而攻擊,日軍夾軍力裝備現代化優勢,在多次的大規模攻擊後,抗日軍無奈的在軍力懸殊,後援不濟的情況下,只好棄守獅山基地,往內山番地撤守。


1910 年至 1914 年的「五年理番計劃」,臺灣總督府動員強大武力對原住民進行血腥鎮壓。在新店山區的開發方面,日本人在大坪林、安坑、青潭與屈尺地區僅求治安上的平靜,而致力開發山區,在經過多年的與義軍周旋漸趨平靜,山區阻力漸小後,先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 年)六月成立樟腦局,公布《臺灣樟腦及樟腦專賣規則》,同年土倉龍次郎更提出《新店溪上游番界殖林意見書》,建議在屈尺、雙溪口與南勢溪上游等已歸化之屈尺番、烏來八社土地上造林。


一九○三年日警隘勇駐防獅仔頭山,沿山嶺設鐵網封鎖,終於爆發泰雅族人保衛生存領地襲殺日警,展開一連串激烈戰爭。日軍甚至在此設置戰俘營,利用他們做各項開發,留下一頁慘烈史。立於明治三十六年之防蕃碑,一百年來不曾異動,碑陽詳記因採樟腦、防蕃害而擴張隘勇線之緣由及經過,碑陰詳載戰死、病死、負傷巡查、巡查捕之姓名,它見證臺灣採樟腦的經濟史,也見證新店山區的開發史。


走過最高點之後是緩下坡,然後緩上坡到三叉路口往右走,這條路是往一等三角點,不取。三叉路口往左,前往防蕃古碑。沿途金毛杜鵑夾道,不過今日造訪,時節已稍遲。金毛雖猶在,杜鵑多凋零。約五分鐘,來到了防蕃古碑的遺跡處。「防蕃」,是舊式的稱呼,清朝時稱台灣原住民為「番」,日本人稱「蕃」,早已不合時宜。此碑是為了紀念明治 35 年(1902 年)間,日本人在此設置隘勇線,期間傷亡或病亡的巡查員警。


當時日本人在此設隘勇線,是為了保護在此山區開採樟腦的日本商社。由於侵門踏戶,自然引起當地泰雅族人的激烈反抗。 從防蕃古碑續行約四、五分鐘,就可抵達昔日的隘寮遺址。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千萬別走錯了路。往隘寮遺址須取右下的叉路,直行的山路通往竹坑山。 防蕃碑體附近的砌石建築殘蹟,現況明顯具有防禦措施銃眼,護牆等,具有保存研究價值。


整修過的隘寮遺址,刈雜草,除荒蕪,基地顯露,比起當年來時,感覺規模大了許多。石牆砌造的隘寮,內隔三間,如今僅剩半部矮垣,牆角仍可見槍銃遺跡,而大門前另築一道石牆,形成曲折的入口,以利於防禦,都是隘寮的特殊設計。從隘寮有叉路可繞回稜線的古井附近,參觀完古井、戰壕遺跡,便來到了獅仔頭山的主峰一等三角點。


今日的獅仔頭山,前峰及主峰都新建了木造觀景台,少了樹林遮蔽,便成了眺覽佳處。獅仔頭山座南朝北,站在觀景台,可以一一細數台北盆地北緣各大名山。站在昔日的隘勇線,俯瞰台北盆地,城市美景與隘勇遺跡,兩相對照,令人興起無數滄桑感觸。


從獅仔頭山走向獅尾,沿途較多歧路,但多彼此相通,大致取直行及往下坡方向走即可,沿途分別可參觀大小土匪洞及觀音洞等天然石壁洞穴。抵達獅尾格坪,續行不遠,就抵達獅尾登山口。沿著產業道路往下走一百多公尺,就可看見古道入口。獅尾有一座洗手間,從獅頭走到獅尾正好可以解放一下,洗手間的設備高級又乾淨,可以算是五星級的洗手間。這條古道是新修建的步道,沿著山腰繞回觀獅坪,形成獅仔頭山環狀步道路線,沿途最值得一看的是菁礐遺址。


「礐」,音「ㄒㄩㄝˊ」,這個字另外有個讀音唸做「ㄑㄩㄝˋ」,但應該是「ㄒㄩㄝˊ」較接近台語讀音。「礐」,坑池的意思。台灣人以前常稱「糞坑」為「屎礐」,台灣諺語『屎緊才要挖礐』﹙讀音:賽ㄍ一ㄣˋ加咩 ㄛ Ha﹚。意思就是事到臨頭了才要作處置,有臨陣磨槍、臨時抱佛腳的感覺!


「青礐」的「青」是什麼意思?經查,其實「青」在這兒也有人唸「菁」,所以「青礐」又可稱作「菁礐」,其實反而「菁礐」較多人使用。「菁」就是「大菁」,一種約於 19 世紀初時引進台灣北部,並開始廣泛栽植於陽明山的溪谷,經適當的的浸泡、處理後,可以提煉出藍色染料的植物。其實大菁是土語,這種植物真正的名稱應該叫做「山藍」(Strobilanthes flaccidifolius Nees)或稱「馬藍」。還有另外有一種製藍植物叫做「木藍」(l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一般稱之為「小菁」。「大菁」與「小菁」,是昔日在台灣製藍所使用的兩種原料。


菁礐通常都會出現在溪河邊,因為藍染植物的藍色素在葉片中,要將藍色素溶出內含的靛藍素,這時就必須借住浸泡,以及加入適當的催化劑來發酵。而要浸泡,自然需要裝載的容器以及水源,如果要將浸泡桶運至山區並不方便也不符合成本效益,而要將山藍送至山下製作亦不妥,因為山藍不耐於長時間的曝曬,會使其靛藍素減少,故最好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尋覓浸泡發酵的場地。所以在溪河旁製作菁礐,然後將大菁種植於菁礐旁,一方面原料取得容易,一方面減少運輸搬運成本,這就是菁礐通常都會出現在溪河邊的原因。


獅仔頭山古道最後接回到觀獅坪。回頭再複習一下,中間階梯是爬山上獅頭,右側指標牌旁的階梯是往獅尾的獅腰古道,五星級的登山步道,形成 O 型環走路線。最後循原路至停車場取車回家。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xindian.ntpc.gov.tw/_file/1247/SG/41920/D.html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896407




直潭淨水廠。




直潭路的思源橋。




新潭路旁小溪,此為新店溪的支流。




新潭路與 80 巷叉路口,由此通往獅尾的登山口。




新潭路與 80 巷叉路口,有一紅屋瓦土雞城。




新潭路與 80 巷叉路口,有一紅屋瓦土雞城。




新潭路與 80 巷叉路口,有居民以芒草製作掃帚。




新潭路旁獅頭登山口的停車處與展望台。




以往登獅仔頭山,交通較為不便利,除了自行開車,就得倚賴當地叫客的計程車服務。現在新店市公所提供免費社區巴士,例假日都有班次,可從新店市公所(捷運站旁)搭社區巴士,直抵登山口。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說明牌。




新潭路旁獅頭登山口的展望台,遠眺大台北華城。




新潭路旁獅頭登山口的展望台,遠眺小坑山。




新潭路旁獅頭登山口的展望台,遠眺大台北華城 (左) 與小坑山 (中右)。




新潭路旁獅頭登山口的展望台。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說明牌。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登山口。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登山口。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這一段走在崚線上。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這一段走在崚線上,小朋友也簡單易行。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這一段走在崚線上,兩邊有竹林。




栗蕨簡介。




栗蕨。




小毛蕨。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這一段走在崚線上。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旁有石椅。




筆筒樹簡介。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這一段走在崚線上。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這一段走在崚線上。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與山友相會。




金毛杜鵑簡介。




香楠簡介。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獅頭停車場至觀獅坪,觀獅坪到了。




觀獅坪。抵達觀獅坪,就可以望見獅子蹲伏於前的山容奇景了。




獅仔頭山隘勇線說明碑。




觀獅坪展望台。




觀獅坪展望台上眺望大丘田山。




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全區地形圖。




觀獅坪展望台上俯瞰康橋小學,遠處是大台北華城。




觀獅坪展望台旁路標說明。




觀獅坪往崖梯登山口旁路標說明。




觀獅坪,攀爬崖梯的起點。




崖梯。




崖梯上回頭俯看觀獅坪與猴洞尖。





















































































































































































































































按我放大:新店區公所網站獅仔頭山隘勇線登山步道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博愛血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