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 泰安鄉 馬那邦山】
馬那邦山與奧萬大是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賞楓盛地,不過我們一直沒去過。想到這兩個賞楓勝地,一直是微笑旅人未完成的任務,這些夢想的機緣對我們來說,竟然像是可遇而不可求啊。為了一嘗宿願,這次特別選定落葉後的時節,攀爬馬那邦山。馬那邦山不僅是因為賞楓著名,而且也因為它是日據初期,原住民與漢人難得攜手合作抗日的古戰場。在馬那邦山登山路徑北線沿途,直至山頂都還有許多遺跡可供憑弔。當然現在滿山滿谷的遊人,都是為了賞楓與健行來的。
有關馬那邦山名字的由來,一說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原住民泰雅族瓦崗部落的頭目莫‧拉邦(Mo-Lapan)稱該社為馬拉邦(Malapan)社,此即為馬拉邦山名之由來。另一說泰雅族語『Manapan』譯音,是指山容壯麗的意思。馬那邦山,為苗栗名山,名列台灣小百岳,以秋冬賞楓著名。不僅如此,馬那邦山還可以遠眺雪山至大霸尖山之間著名的聖稜線;此外,馬那邦山也是昔日的古戰場,遺留不少歷史遺跡,可說是一座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豐富的名山。
馬那邦山是苗栗熱門且大眾化的郊山,可由天然湖、上湖、珠湖這三個登山口起登。馬那邦山在南湖兩個主要的登山口,北線在「上湖」,南線在「天然湖」。非假日時遊客少,勉強可將車子開至北線的「錦雲山莊」附近的停車場。從錦雲山莊出發,只需步行約一小時鐘的產業道路,便可抵達「上湖」登山口。登頂馬那邦山後,可走南線從「天然湖」登山口下山,附近有一條連絡小路可繞回錦雲山莊,完成 O 型路線,全程約三小時左右。
登馬那邦山有三條路線,天然湖線、上湖線和珠湖線,大部分的人都是走天然湖線和上湖線,不過依我們能開車就不走路的原則,所以今天就選珠湖線為起登口,況且我們也不想把時間花在產業道路上。早早出門沒塞車,國道一號高速公路下苗栗交流道,接 72 號快速道路到大湖,於大湖市區內轉了幾轉,見指標往雪見國家公園之苗 61 線 (細道邦道路) 右轉,約 8.5 公里處,過水泥橋到中興村,見指標往右接中興產業道路 (又稱「珠湖農路」)。
由苗 61 線公路進入大南村的鷂婆嘴山山下,路上一眼便可看到茄苳樹路標,樹身要三個人以上方可圍住。因路邊這一棵茄苳樹,所以當地以茄苳樹做為地名,至為恰當。茄苳樹旁有一個奇特造型的石洞,為一天然大岩穴;以往在穴內棲息著為數不少的蝙蝠,但由於道路拓寬整地施工,及廢土石堆積等因素影響,如今洞口已大半被掩埋。根據旁邊的解說牌顯示,此洞穴可直通鷂婆山山巔,若在蝙蝠洞內生火,會從鷂婆嘴冒煙出來,此說益增鷂婆嘴山的鄉野傳奇色彩。
我們從中興村轉入「珠湖農路」,約三、四公里,隨即抵達路底的停車場。停車場內有座雙層的獅子亭,樓下還有乾淨的洗手間,獅子亭顧名思義為獅子會所捐贈,作為原住民農產品集貨中心及樂山者休憩納涼之所。產業道路狹窄,假日遊客多,但仍勉強會車,遊客若開車進入,仍需小心駕駛。產業道路成『之』字形,蜿蜒盤旋而上;珠湖登山口,路旁有原住民婦女在擺攤,並說從中秋節過後到明年三月停車要收清潔費 50 元,於是繳了停車費。
由獅子亭附近的珠湖登山口出發,產業道路沿途無遮蔭,但俯覽中興村台地上明媚的農村果園風光,遠處山巒疊嶂,隱約可見鯉魚潭浮現於青山綠叢間。視野遼遠,最遠處,迷迷濛濛,海天一色。不久水泥路變成質樸的泥土路,穿梭於整大片的果園,盤繞而上,坡漸陡,步道沿途地表多冷清草,間雜青芋,又有倒木斜臥。途中殘存的舊石階,令人憶想起這裡曾是戰鼓喧嚷的征戰之地。泰雅族人的足跡、日本軍人的戰靴,都曾踩過這古樸滄桑的石階路。
約 20 分鐘,抵達稜線叉路口;前行產業道路往『上湖登山口』,右叉路通往「細道邦山」,左叉路通往「馬那邦山」。取左行,循稜前進,不久便抵達古戰場遺址。1895 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被迫割讓台灣。日軍從台灣北部登陸,展開接管任務,從北到南沿路遭到各地義軍反抗。 馬那邦山先後發生兩次泰雅族人抗日事件,雖然遭受鎮壓而失敗,但驍勇善戰的泰雅族人令日軍傷亡慘重,事平之後,日軍在馬那邦山戰場豎立多處紀念碑,以悼念戰歿的士兵。
日軍在此地設立「弔魂碑」,原碑已消失,民國 73 年(1984 年)民間團體重修,豎立「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紀念碑旁的崖台上可遠眺附近細道邦山峭拔險峻的大山壁。由紀念碑前行,約五分鐘,抵達一處空曠的平台處,是昔日的日軍軍營遺址。營舍位於峭壁之上,居高臨下,視野極佳,可監控附近泰雅族人的行動,而遠方大霸尖山至雪山的聖稜線亦隱約可見。
這處軍營,當時日軍稱為「草坪營區」,為馬那邦山隘勇線上一個重要的據點,日軍在此設立營舍及配置火砲,歷經百年歲月,僅存營舍周圍些許石砌牆殘基。營舍空地新植樹苗,土地的悲情已化為沃壤,陽光下,樹苗欣欣生長。過軍營遺址,稜線步道途中有優雅的櫸木林,樹樹蒼翠,這裡也出現台灣紅榨槭(ㄘㄨˋ)的蹤跡。
「草坪營區」遺址旁的解說牌上的說明,百年多前原住民利用馬拉邦山稜線上的巨石天險抵禦日軍,導致日軍死傷慘重,但日軍終以優勢炮火武力迫使原住民屈服,後來並在石門下方較平坦之處設立「草坪營區」,其規模大致涵蓋下方的弔忠魂碑、中間的軍營屋舍,至上方的石門之間的區域。我們走在馬拉邦山的稜線上,或可領會日軍為何要在此建立據點。其原因跟李崠山、橫龍古道上加里山應該都是一樣的吧,除了循著稜線延伸隘勇線之外,稜線上以及山頂的展望都可以涵蓋附近山區,附近部落居民的活動一覽無疑。
不久,來到著名的「石門」隘口。但見一座巨大石岩橫阻於陵線上。巨岩因地殼變動,斷裂為二,兩岩之間的隙縫,僅容單人通過,因此形成天然的隘口。泰雅族人以此隘口為屏障,頑強抵抗日軍;日軍建立隘勇線後,亦派兵駐防,在石門附近建立草坪營區。通過石門,三分鐘後,地勢陡起,平緩的山徑變為陡上的枕木土階路,盤繞而上。
此路段為「好漢坡」,又稱「慶榮坡」,約有一百七十幾個階梯。抵達上方後,與天然湖登山口上來的山路交會。再往上走,約幾十公尺,便抵達馬那邦山。馬那邦山,海拔 1406 公尺,擁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山頂觀景平台約半個籃球場大,假日時常人滿為患。
山頂有塊巨石,一塊蒼涼古樸的斷碑,傾倚著岩石,為昭和 6 年(1931 年)所豎立的紀念碑,以紀念明治 35 年(1902 年)馬那邦山戰役。國府接收台灣後碑石被毀,石碑斷裂成三截,僅存兩塊上下相疊,蒼勁的草書,刻寫著山頂紀念碑。由長方形石塊勒成,正面有『馬那邦山戰諸地』字樣,背面是立碑緣由;「當山係明治三十五年皇軍馬那邦社番人討伐戰地,為告慰戰死病卒之靈,其事功得以流傳後世,由台灣教育會後援之下,設立此碑。昭和六年八月十日,南湖青年團。」馬那邦山兩次戰役,一在 1895 年,一在 1902 年,可見當時日軍的確在馬那邦山沿線死傷慘重。
獨自佇立山頂,眺覽千山萬巒,遠近岡巒相續,綿延不絕。發源於大霸尖山的大安溪,流經附近,蜿蜒繞山而出,流向台灣海峽,遠處迷濛,不見盡頭。念天地悠悠之情,油然而生。山頂下方的平台處,另有一座紀念碑,以紀念民國 72 年(1983 年)攀登印度庇古巴特峰(6772 公尺)殉難的一位年輕登山家徐慶榮。上行的階梯『慶榮坡 』,就是山友們為紀念他英年早逝而取的名字,也鼓勵後進效法他堅毅不拔,鍥而不捨,勇往直前,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
下山沿途我們再次經過紀念碑,人群消失終於可以好好的拍照。馬那邦山終年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山徑上落葉亦濕漉漉;蒼鬱樹林,被蕨類、菇婆芋等植物環抱著。森林茂密,空氣潮濕多芬多精,連綠竹林都呈現一片灰褐色。不止馬那邦山,苗栗山丘地區,多廣植竹林;站在高處,俯瞰竹海迎風搖曳,令人讚嘆自然之美;有些產業道路兩旁都是翠綠竹林,穿越幽靜竹林隧道,真有知者所樂在水,幽人託跡於山的神韻。
過了紀念碑我們改走上湖線。上湖線與珠湖線一樣都是走北稜線的路段,但是兩條路徑的景色居然能有這麼大的不同!上湖線的路段感覺好走些,有些竹林路段感覺也很棒。走出上湖登山口後步行一小段產業道路,很快右側出現一條緩坡路徑,順其路徑走進去之後就可以走回珠湖線的果園叉路。下山也是走走停停;回到停車處,霧氣猶未散去,無法仰首觀望細道邦山那大石壁,只好帶著遺憾而歸。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1406.work.idv.tw/net/index.html。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馬那邦山。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6366047。
72 快速道路終點是汶水。
過汶水溪橋往大湖。
到大湖市區左轉往大南村方向。
路旁的大湖地區農會。
沿路指標清楚。
見指標往雪見國家公園之苗 61 線(細道邦道路) 右轉。
雪見國家公園之苗 61 線(細道邦道路) 起點。
雪見國家公園之苗 61 線(細道邦道路),左往鷂婆嘴山。
由苗 61 線公路進入大南村,路上一眼便可看到茄苳樹路標,樹身要三個人以上方可圍住。
茄苳樹旁有一個奇特造型的石洞,為一天然大岩穴;以往在穴內棲息著為數不少的蝙蝠,但由於道路拓寬整地施工,及廢土石堆積等因素影響,如今洞口已大半被掩埋。
茄苳樹解說牌。
來到苗 61 線(細道邦道路) 與珠湖農路的交叉口。
珠湖農路往右至馬那邦山。
我們把車停在登山口附近的獅子亭,然後就整裝出發。獅子亭顧名思義是獅子會捐贈的亭子,作為當地農產品的集貨中心。
『植櫻花樹紀念碑文』。
十年已過,同學芳名已少了數人。
停車場前的說明牌,指稱從中秋節過後到明年三月停車要收清潔費 50 元。
回頭俯瞰獅子亭。
才剛走到獅子亭上方的岔路口,遇到擺攤的當地居民跟我們收清潔費,一輛車收 50 元。
馬那邦山的珠湖登山口起點。
來到一處果園工寮。工寮旁是個四叉路,分別可通往細道邦山 (指標上寫此路不通)、馬那邦山、上湖登山口和我們走的珠湖登山口,我們往馬拉邦山走。
回頭頻望細道邦山。
馬那邦山的紅葉非常有名,不過這時的季節不對,只有些許紅槭樹葉子變紅的。
珠湖斷崖。原本可眺望下方的珠湖地區,不過今日在清風翻揚著雲浪,濃濃的霧氣遮蔭了展望。
珠湖斷崖處看對岸的雪山山脈,雲霧峨迤邐來,而輕柔時而狂暴的雲海,就在遠山如黛的隙頂翻滾著。
1.5K 路標。
來到三岔路。下邊往我們走來的珠湖登山口,左邊是通往上湖登山口,而照相處是通往馬那邦山古戰場。
日治初期,泰雅族人曾在馬那邦山山區抗日,後來日軍於此建立忠魂碑,民國 83 年林務局改立一個抗日紀念碑。
石門。因造山運動,讓巨石斷裂成兩段而成為石門。
山友於石門前闔家歡照。
日軍軍營遺址。現在為一草坪空地。當時日軍稱為「草坪營區」,草坪是軍營代號。
這處軍營,當時日軍稱為「草坪營區」,為馬那邦山隘勇線上一個重要的據點,日軍在此設立營舍及配置火砲,歷經百年歲月,僅存營舍周圍些許石砌牆殘基。
「草坪營區」上有山友野餐。熱情的山友招待路過的我們吃蛋糕,盛情難卻之下拿了一塊,很好吃。
鹿角蘭。學名: Ascocentrum pumilum;英文名: Small Ascocentrum;漢名: 鹿角蘭;花期:冬末至春季;台灣特有種。鹿角蘭 附生於台灣全島海拔 700 至 2450 公尺山區原始闊葉林,高大樹木主幹或枝條,喜歡潮濕且陽光充足的環境。葉片呈肉質針狀,花淺至深粉紫紅色或紫紅色,脣瓣基部有距 ,是台灣唯一百代蘭屬的蘭花,未開花時外型和台灣另一特有種松葉蘭 (Holcoglossum quasipinifolium) 很像。
好漢坡 (又稱慶榮坡) 起點到了。
階梯往上來到個岔路,一邊往馬那邦山山頂,一邊往天然湖登山口。
不一會兒,山頂到了。
國府接收台灣後碑石被毀,石碑斷裂成三截,僅存兩塊上下相疊,蒼勁的草書,刻寫著山頂紀念碑。由長方形石塊勒成,正面有『馬那邦山戰諸地』字樣,背面是立碑緣由;「當山係明治三十五年皇軍馬那邦社番人討伐戰地,為告慰戰死病卒之靈,其事功得以流傳後世,由台灣教育會後援之下,設立此碑。昭和六年八月十日,南湖青年團。」
馬那邦山的一等三角點。
山頂下方的平台處,另有一座紀念碑,以紀念民國 72 年(1983 年)攀登印度庇古巴特峰(6772 公尺)殉難的一位年輕登山家徐慶榮。
枯木路標前,大家一起來合照。
只要有信心,車子也是可以開得上馬那邦山。
按我放大。
留言列表